2025賽季第二十四期裁判評議認定2例裁判錯漏判
2025-08-27 22:26
本期共評議及認定8個判例,來自近期的中超聯賽、中乙聯賽中相關俱樂部的申訴。評議組認定其中2個判例存在錯漏判。
本期評議會采用視頻會議形式,邀請了中足聯代表、中國足協紀檢人員和兩名來自社會與媒體界的足球社會監督員列席旁聽會議。會議采用評議組成員集體討論和單獨發表意見相結合的形式,得出評議結論如下:
判例一:中超聯賽第22輪,長春亞泰VS深圳新鵬城。比賽第45+2分鐘,長春亞泰10號隊員對深圳新鵬城4號隊員犯規,之后長春亞泰10號疑似踩踏深圳新鵬城4號。裁判員判長春亞泰10號犯規,但未針對踩踏動作出示紅黃牌。VAR未介入。
深圳新鵬城俱樂部申訴意見認為:對方10號的踩踏動作構成嚴重犯規,應出示紅牌。
對于此判例,評議組首先一致認為:長春亞泰10號隊員的踩踏動作不構成嚴重犯規,不應出示紅牌。其次評議組多數成員認為,長春亞泰10號右腳落地前有避免踩踏到對方的躲避動作,之后的踩踏屬于意外接觸,無需出示黃牌。裁判員僅判罰之前的草率犯規,而未針對踩踏動作做出出示紅黃牌的決定正確。VAR未介入正確。
判例二:中超聯賽第22輪,長春亞泰VS深圳新鵬城。比賽第50分鐘,長春亞泰隊進球,裁判員判進球有效。VAR未介入。
深圳新鵬城俱樂部申訴意見認為:對方2號隊員在中場爭頂頭球時對本方7號隊員犯規,對方得到控球權隨后取得進球,應判對方犯規在先,進球無效。
對于此判例,評議組多數成員認為:雙方在中場爭頂頭球時,空中來球的落點處于深圳新鵬城7號隊員可觸球的范圍內,長春亞泰2號隊員在爭搶時,使用手臂限制對方隊員動作,起跳后又使用身體壓制對方隊員,從而爭搶到頭球,屬于犯規。在后續進攻過程中,雖然守方深圳新鵬城隊員有觸球,但僅為阻擋對方帶球,并未控球或阻斷對方本次進攻,因此之前雙方爭搶頭球屬于本次進攻發起階段的起點。應判攻方犯規在先,進球無效,VAR應介入。裁判員判進球有效的決定錯誤,VAR未介入錯誤。
判例三:中超聯賽第22輪,長春亞泰VS深圳新鵬城。比賽第55分鐘,深圳新鵬城27號隊員在對方罰球區內控球時倒地,助理裁判員示意越位,裁判員判深圳新鵬城27號越位犯規在先。VAR未介入。
深圳新鵬城俱樂部申訴意見認為:本方27號并未處于越位位置,不應被判越位犯規,之后對方4號對本方27號犯規,應判罰球點球。
對于此判例,評議組一致認為:VAR在檢查越位位置操作時,傳球瞬間的關鍵幀選取、雙方隊員身體部位選擇、畫線及比對等操作均正確,得出的攻方隊員處于越位位置的結論正確。深圳新鵬城27號在球經對方隊員折射后觸球,構成越位犯規。助理裁判員判斷正確,裁判員判深圳新鵬城27號越位犯規在先的決定正確。VAR未介入正確。
判例四:中超聯賽第22輪,長春亞泰VS深圳新鵬城。比賽第90+6分鐘,深圳新鵬城9號隊員在對方罰球區內與長春亞泰4號隊員爭搶高空球發生接觸后倒地,裁判員未判罰犯規。VAR未介入。
深圳新鵬城俱樂部申訴意見認為:對方4號對本方9號犯規,應判罰球點球。
對于此判例,評議組一致認為:空中來球的落點屬于雙方均可爭搶的范圍,長春亞泰4號隊員主動爭搶并頂到球,雙方屬于正常爭搶接觸。支持裁判員未判罰犯規的決定,VAR未介入正確。
判例五:中超聯賽第23輪(調賽),浙江俱樂部綠城VS天津津門虎。比賽第65分鐘,浙江俱樂部20號隊員手臂擊打到天津津門虎4號隊員頭部,裁判員未判罰犯規,VAR未介入。
天津津門虎俱樂部申訴意見認為:對方20號肘擊本方4號,應出示紅牌。
對于此判例,評議組在認定中未達成相對一致。經詢國際足聯裁判講師意見,評議組同意將此判例認定為:浙江俱樂部20號隊員手臂擊打對方隊員的動作屬于嚴重犯規,應出示紅牌,VAR應介入此事件。裁判員決定錯誤,漏判紅牌。VAR未介入錯誤。
判例六:中超聯賽第23輪(調賽),浙江俱樂部綠城VS天津津門虎。比賽第90+5分鐘,浙江俱樂部進球,裁判員判進球有效。VAR未介入。
天津津門虎俱樂部申訴意見認為:雙方在爭搶球權過程中,對方26號抬腳過高,浙江隊得到控球權隨后取得進球,應判對方犯規在先,進球無效。
對于此判例,評議組一致認為:雙方爭搶球權時,面對球所處的高度,使用腳爭搶相對更為合理。天津津門虎隊員使用頭部全力爭搶未成功,浙江俱樂部26號隊員先觸球后立即收腳避免了與對方頭部的接觸。浙江隊26號不構成犯規。裁判員未判罰犯規的決定以及判后續進球有效的決定均正確,VAR未介入正確。
判例七:中乙聯賽第23輪,海門珂締緣VS廣西恒宸。比賽第88分鐘,海門珂締緣57號隊員接本方傳球進攻至對方罰球區,廣西恒宸21號隊員鏟球,隨后海門珂締緣57號倒地,裁判員未判罰犯規。
海門珂締緣俱樂部申訴意見認為:對方21號鏟球犯規,應判罰球點球。
對于此判例,評議組一致認為:廣西恒宸21號隊員鏟球試圖攔截對方隊員傳球,并未對對方隊員犯規或造成其倒地。海門珂締緣57號扣球后腿部繼續向前移動造成了雙方的接觸。裁判員未判罰犯規的決定正確。
判例八:中乙聯賽第23輪,廣州蒲公英vs湖北青年星。比賽第43分鐘,湖北青年星10號隊員接本方傳球進攻至對方罰球區,廣州蒲公英16號隊員與其發生接觸,湖北青年星10號倒地,裁判員未判罰犯規。
湖北青年星俱樂部申訴意見認為:對方16號對本方10號犯規,破壞了本方進攻機會和得分機會。
對于此判例,評議組多數成員認為:雙方隊員側背部相互接觸以爭搶位置,接觸力度可接受,且均有爭搶球機會,不構成犯規。裁判員未判罰廣州蒲公英球員犯規的決定正確。
中國足協將繼續秉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積極接受俱樂部、球隊的反饋和申訴意見,并針對其中符合申訴條件的判例以及社會關注度高、有利于統一判罰尺度的典型判例開展評議并向社會公布評議結果,對作出錯漏判判罰的裁判員作出內部處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