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期:從戰術角度分析 “為什么”球隊要跑動?
2023-09-15 18:24
本篇揭示了球隊為什么在2022年卡塔爾世界杯比賽中進行體能付出,特別指出了對手和各種戰術對球隊體能的影響。
重點
與體能儲備高或低的球隊比賽直接影響球隊的總跑動距離以及高強度跑動距離。
高強度跑動與影響比賽結果的各行為指標有直接關聯(例如回防、進攻三區的移動等)
中強度跑動與進攻和防守組織的指標有較強的相關性(例如后場組織進攻、不同區域的壓迫和防守)。
比賽對手對各球隊比賽中體能表現的影響
影響球隊體能表現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其面對的對手。足球中的“行為-反應”模式可以幫助我們解釋這一現象,一個球隊的行為(如由守轉攻時的跑動)會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對手相應的反應(如由攻轉守時的跑動)。該例子意在強調:一個球隊的體能表現在一定程度上會受到對手的影響,球隊比賽中的體能需求會根據對手的身體素質、戰術和實力的不同而做出相應的調整。影響球隊跑動的因素很多,本節將選取影響球隊身體表現眾多因素中的幾個來進行分析。
為什么比賽對手對球隊體能表現產生重要影響?
表1-3呈現了本屆世界杯中部分球隊比賽中的體能表現,以及由于對手不同而在身體表現方面所產生的影響。在體能表現方面,美國和加拿大隊在所有參賽球隊中處于較高水平,而厄瓜多爾和哥斯達黎加則偏低。如表1所示,當球隊與美國隊或加拿大隊對陣時,其總跑動距離要比其他比賽的均值高約4%。具體來講,伊朗、荷蘭,威爾士在與美國隊的比賽中的總跑動距離要比他們其他比賽平均值高,只有英格蘭隊例外。同樣,在對陣加拿大的比賽中,克羅地亞和比利時隊的總跑動距離更高,但摩洛哥則是例外。
相比之下,當與哥斯達黎加或厄瓜多爾對陣時,各支球隊的跑動距離比其他場次比賽的平均值減少了1-6%。例如當卡塔爾、荷蘭和塞內加爾隊在對陣厄瓜多爾隊時,其跑動總距離相應減少,日本和德國在對陣哥斯達黎加的比賽中呈現了同樣的趨勢。但是,西班牙在7-0戰勝哥斯達黎加的比賽是他們在本屆賽事中總跑動距離最多的一場比賽。這是由于西班牙隊在對陣哥斯達黎加隊的比賽中表現出色,西班牙隊完成了1000次傳球,控球率高達75%。

表1 球隊比賽中的總跑動距離受對手影響

表2 球隊比賽中的高強度跑距離受對手影響

表3 球隊比賽中的沖刺跑距離受對手影響
表2呈現了相同的趨勢,與世界杯的其他比賽相比,美國或加拿大隊的比賽對手在比賽中的高強度跑距離比平均值高3-17%。在對陣美國的比賽中,威爾士和荷蘭隊的高強度跑動水平明顯增加,而英格蘭和伊朗隊則變化不大。然而,在與加拿大隊的比賽中,克羅地亞、比利時和摩洛哥等球隊的高強度跑比他們在本屆世界杯的其他比賽相比要高得多。相比之下,在與厄瓜多爾隊的比賽中,卡塔爾、荷蘭和塞內加爾等球隊減少了他們的高強度跑距離。同樣,在與哥斯達黎加隊的比賽中,德國和日本隊的高強度跑距離較平均水平大幅下降,但西班牙隊在對陣哥斯達黎加隊的比賽中則提高了其高強度跑距離。
表3呈現了類似的趨勢,但幅度相對變化更大。美國或加拿大隊的比賽對手在沖刺跑距離方面比他們在本屆世界杯的其他比賽的平均值高了3-24%。與美國的比賽中,英格蘭和荷蘭隊的沖刺距離均有增加,而伊朗和威爾士的沖刺距離比他們在其他比賽中的平均距離相應減少。在與加拿大的比賽中,所有球隊的沖刺距離增加幅度相似。相比之下,哥斯達黎加或厄瓜多爾隊的比賽對手在比賽中的沖刺距離減少了17-18%。除了西班牙隊在對陣哥斯達黎加的比賽中表現出了與世界杯平均水平相似的沖刺表現外,其他所有球隊在對陣哥斯達黎加或厄瓜多爾的比賽中沖刺表現均下降。
將上述趨勢與國際足聯的足球增強智能指標聯系起來
來自國際足聯的相關指標數據可能幫助我們理解某些球隊為什么會影響比賽對手的體能表現。例如與世界杯平均水平相比,美國和加拿大隊在跑動接應、進攻推進和進入進攻三區的次數更多。此外,美國隊攻防轉換次數的占比較高,而加拿大隊的前場壓迫比例較高。
通常來講,這種比賽行為會給球員帶來更多的身體負荷,但也會對對手的體能表現產生影響。相比之下,在防守策略上,哥斯達黎更傾向于采用中后場防守,一方面這降低了他們進入對方半場的機會,另一方面低位防守也壓縮了對手的移動空間。厄瓜多爾和哥斯達黎加隊的跑動接應、進攻推進和進入進攻三區的次數較少,這可能導致對手相應的防守行為也比較少。
體能指標和比賽戰術
另一個影響球隊體能表現的重要因素是球隊在比賽中所運用的戰術打法。足球分析師的一個重要職責是將體能和戰術指標相聯系并進行綜合分析。最直接的辦法是將球員的體能表現數據與比賽場景相結合。然而此方法較難精準匹配,因此我們使用了另一種間接方法將這些參數進行連接。例如,我們將所有體能和戰術指標匯總分析,以觀察整體的趨勢,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相關性和因果關系是兩回事。
值得注意的是高強度跑與影響比分(如對手進攻威脅、創造進球機會等)的行為的相關性最強。非本方控球狀態時,這些行為包括回防、由攻轉守或立即壓迫。反之,本方控球狀態下這種行為包括最終進入進攻三區制造威脅的快速向前推進。表4展示了在非本方控球高強度跑動的次數與回防和由攻轉守的事件總數的對比。
由于回防和由攻轉守有相似的目的,因此,我們將這兩個行為結合起來分析(例如快速落位形成合理的防守陣型)。沙特、加拿大、伊朗和澳大利亞位于象限圖的右上,因為他們這兩種防守行為的次數很多。由于回防不及時會讓球門受到威脅,球隊在回防/由攻轉守時進行高強度跑動也就不奇怪了。因此,這兩項指標在一定程度上是相關的。

表4 回防及由攻轉守與高強度跑動呈正相關
立即壓迫
高強度無球跑動的次數和丟球立即壓迫的次數也有很強的相關性。由于反搶是在對手進行組織進攻前所進行的侵略性壓迫行動,因此經常采用此類防守策略的球隊例如沙特、澳大利亞、伊朗、烏拉圭和加納等隊伍位于象限圖的右上。然而高頻率的反搶對體能消耗極大,這要求球員具備極快的反應速度,并通過高速跑動進行壓迫。
進攻推進和在進入進攻三區行為
如表5和表6顯示,本方控球狀態下高強度跑動的次數與進攻推進和進入進攻三區的次數密切相關。一旦球隊試圖通過向前傳球或盤帶將球向前推進至進攻三區制造威脅,球隊隊形整體便會快速前提。與象限圖左下方的球隊相比,象限圖右上方的的進攻型球隊能夠更快、更頻繁地推進到對手的防守三區。

表5 球隊進攻推進與高強度跑動距離呈正相關

表6 球隊進入進攻三區與高強度跑動呈正相關
中強度跑動與有組織行為有關
高強度跑與直接影響比賽各個階段結果的行為關聯密切。相比之下,中強度跑動與進攻和防守組織(例如后場組織進攻、不同區域的壓迫和防守)相關的指標關聯性更強。表7展示了所有32支球隊的防守的中等速度跑動次數與后場防守次數的對比。
日本和哥斯達黎加隊位于象限圖右上,因為他們經常在本方的防守三區采取密集防守戰術,以防止對手向罰球區滲透。這要求球隊以一種有組織的方式進行整體移動,一定程度上表明了這種比賽行為與中強度跑的關聯性比高強度跑更高。加拿大、德國和美國隊在象限圖左上方,因為他們比賽中有大量的中等強度跑動,相應的是他們在球場的壓迫和防守站位較高。西班牙、英格蘭和葡萄牙控球能力較好,因此非本方控球狀態下中強度跑動次數較少,防守位置也較高,因此處于象限圖左下方。

表7 球隊后場防守與非控球時的中等速度跑動呈正相關
組織進攻和跑動接應
表8展現了球隊非對抗下組織進攻相關指標與中強度跑動表現之間的關系。西班牙隊的比賽風格使得他們在象限圖右上側區域異常突出。英格蘭和葡萄牙等其他球隊的控球率也很高,并且經常從后場組織進攻推進至進攻三區。相比之下,對哥斯達黎加、伊朗和波蘭等控球率較低的球隊而言,相較于從后場組織進攻,他們更傾向于直接打法。組織進攻要求球員通過傳球和跑動接應向對手的球門推進,中強度跑動在有效地保持控球的過程中更為常見,因為其可以快速的將球推進至進攻三區。

表8 球隊非對抗下組織進攻與中強度跑動表現呈正相關
表9展現了在有球球員中強度跑動與跑動接應表現之間的關系。西班牙隊、英格蘭隊、葡萄牙隊和德國隊等控球率較高的球隊位于象限圖右上方,因為在進攻過程中,這些球隊會更多的嘗試打防線身后空當,并嘗試在防線身后以及兩線之間的接球,由此帶來了更多的中強度跑動行為。由于這種無球移動通常是短距離的,可能需要球員在接球時能更好的控球銜接,因此我們可以理解,與其他速度的跑動相比,中強度跑動與無球接應行為的關系較強。

表9 跑動接應表現與中強度跑表現呈正相關
由中國足協技術部組織北京體育大學中國足球運動學院師生編譯自FIFA Training Centre,原文作者為保羅·布蘭德利博士。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原文鏈接:
https://www.fifatrainingcentre.com/en/fwc2022/physical-analysis/viewing-match-physical-performances-through-a-tactical-lens--why-do-teams-run.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