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青少年教練員急救培訓班,助力基層足球安全工作!
2021-11-08 11:48

為貫徹落實全國體育系統加強賽事安全管理工作會議和廣東省體育系統賽事安全監管工作會議的精神,落實《中國足協關于各會員協會組織青少年教練員參加急救培訓的通知》,全面提高安全風險防范意識,進一步加強足球賽事安全管理工作,有效防范遏制各類安全事故發生。
廣東省足球協會從全面提高全省足球從業人員安全風險防范意識的角度出發,首先在省足協培訓基地舉辦三期足球應急救護員培訓班,組織來自轄區內的足球場館、俱樂部、培訓機構的青訓教練員、裁判員等足球工作者進行培訓,重點學習心肺復蘇術及AED使用方法,旨在提高足球工作者安全防范意識和應急救護能力,加強運動急救知識的推廣普及。



為了能夠順利舉辦培訓班,廣東省足球協會、廣東省體育基金會、廣東省紅會應急救護培訓基地及生命鏈公司等領導經過多次溝通探討,最終確定從省足協基地率先示范,開展三期足球應急救護員培訓班,再往全省推廣開班,希望在未來將足球應急救護培訓常態化,做到足球運動中場場有救護,人人會急救,從而全面提高全省足球從業人員安全風險防范意識以及應急救護能力。

近一段時間以來,體育系統安全形勢嚴峻,多個體育項目活動發生安全事故,導致人員傷亡,引發社會關注。5月22日,在甘肅省白銀市舉辦的2021(第四屆)黃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賽,因局部天氣突變發生公共安全事件,導致21人遇難、8人受傷;6月13日凌晨,歐洲杯賽場上丹麥對陣芬蘭的比賽中,丹麥球星埃里克森在無接觸情況下突然倒地,在球場突發心臟驟停,幸而心肺復蘇、心臟除顫等搶救措施及時,埃里克森恢復知覺;7月4日晚,成都一名足球愛好者永遠倒在了心愛的綠茵場上,年僅53歲。教訓十分沉痛,安全工作重于泰山。

運動引發心血管疾病導致心臟猝死,在患有心血管疾病的年輕運動員和普通人中,年輕運動員發生猝死的概率是普通人的2.5倍,并且大于90%的心臟猝死發生在運動、比賽期間或者之后立刻發生。最新一項研究提出了處理足球場上運動醫療事故的指導方法:“自動體外除顫器( AED),應始終在比賽中可以即時使用。任何球員在沒有和其他球員或障礙物發生接觸情況下的倒地都應被認定是心臟停搏,直到被證明另有其因。”在心臟除顫項目之前,運動環境中有效的預防猝死的研究非常有限。經歷過運動醫療評估的運動員如果通過 AED 進行現場即時早期除顫,生還率可以得到明顯的提高。

在第二期足球救護員培訓班中有一位特殊的學員,來自廣州澄誼足球俱樂部的隊員余昌嘉于8月31日在球場遇到了球員心肌梗塞,通過之前在應急救護公益講座上學習的急救知識,幫助患者進行心肺復蘇直至醫生趕到接力,成功把患者從生死線上搶救回來。
余昌嘉說:“在前天省紅十字會舉辦的應急救護公益講座時,我有簡單了解過一些急救知識,但當時培訓時間有限,自己的學習也不夠深刻,救人的時候頭腦一片空白,按壓了大概20多分鐘,雖然成功把人救回來,但仍然心有余悸。經歷省足協組織的足球應急救護員系統性培訓并考取救護員證書后,我才真正掌握了這些常見急救技能,能更加規范、熟練的幫助別人”。
廣東省足球協會副秘書長席兵告訴我們:“學會了專業規范的急救技能,可以讓教練員或者運動員在遇到突發情況時更加冷靜和從容。當然,我們更希望運動從業人員以后沒有機會用到這些技能,但如果真有一天遇到緊急情況,球員能做的不再是無奈的等待,而是切實幫上忙。”
參加培訓的學員普遍認為:“廣東省足協此次培訓班在足球應急救護發展進展中具有里程碑的意義,讓大家學到了很多知識,也很有針對性。不僅給大家普及了急救知識、加強了安全意識,還提高了對突發事件和意外傷害的應變能力。”

通過這2個月三期的足球救護員培訓班,省足協已經向廣州、深圳、湛江、梅州、潮州等多個城市輸出了90名具備應急救護能力的優秀足球教練員、裁判員,運動安全守護受益人群超萬人。未來,他們將會把課堂上的運動急救知識散播到綠茵場上,守護著運動員們的安全,為足球運動筑牢第一道防線!
運動前采用運動醫學手段進行干預,做好詳細的賽前篩查,運動中教練和隊醫認真履職將成為降低賽事猝死風險的關鍵。旁觀者及時正確的心肺復蘇和救援人員第一時間的心臟除顫是運動員存活最強有力的保障。解決運動性猝死問題的根源是提高風險預防能力及賽事醫療檢測功能。現在在車站、機場等公共場所,國家有規定要求配備AED。廣州市11月初已在全市范圍內市屬體育館配置120臺AED,運動急救培訓200余人。
體育場所內發生心臟驟停的事件屢見不鮮,普及運動急救知識對挽救生命具有重要意義。我們呼吁社會上更多人士關注到運動急救這個領域,在更多體育館、足球場等地方配備AED并對相關人員進行培訓。讓生命永不掉鏈不再是一句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