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2:默契的中衛組合
2024-03-05 12:45
FIFA技術調研組在印度尼西亞U-17世界杯上觀察到的第二個主題是中衛組合的穩固聯系和位置意識的重要性。
對球隊非控球時刻的分析顯示,與2019年U17世界杯(36%)相比,本屆賽事中場/后場防守策略的使用有所增加(40%)。這一變化可以歸因于后場防守時間的增加,上屆賽事該防守策略的使用時間占非控球時刻的14%,但2023年為18%。
正是在比賽的這些時刻,有效的中衛組合之間的聯系變得尤為明顯。盡管與前兩屆U-17世界杯相比,2023年中衛每90分鐘的防守次數實際上有所減少,但仍高于2022年FIFA卡塔爾世界杯的統計數據。正如技術調研組(TSG)成員帕斯卡爾·祖伯貝勒(Pascal Zuberbühler)所述,成功防守干擾的次數是印尼U-17世界杯的一個突出特點:
“中衛之間(彼此)距離很近,相互連接,經常在罰球區內距離不到6米的區域內防守,”他說。“TSG所有成員都認為積極的防守干擾次數非常突出,半決賽參賽球隊的中衛和防守型中場之間的聯系是他們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極具流動性、意識出色的搭檔關系
中衛在比賽中相互交流的方式尤其引人注目。在最高效的中衛組合中,兩名后衛都對搭檔和自己的角色有著敏銳的認識。當兩人中其中一人被帶離防守陣型以應對攻方的直接威脅時,可以從他們相互保護的方式觀察到這種意識。
下方視頻1是德國隊中衛芬恩·耶爾奇(Finn Jeltsch-4號)和大衛·奧多古(David Odogu-14號)之間流暢、緊湊聯系的絕佳范例。在四分之一決賽對陣西班牙隊的比賽中,這對冠軍中衛搭檔展示了互換位置的能力,讓彼此在盯防正面球員的同時,充分相信搭檔能覆蓋其它缺乏保護的空間。
視頻1:對陣西班牙隊的比賽中,德國隊中衛組合耶爾奇(4號)和奧多古(14號)在左右中衛的位置上相互配合輪轉,始終保持聯系。
正如帕佩·蒂亞烏(Pape Thiaw)指出,“中衛芬恩·耶爾奇和大衛·奧多古始終占據罰球區中間,信任邊后衛能在邊路空間內應對威脅,兩名球員都知道彼此的動向和對方盯防球員的行蹤。我們看到了他們在左右中衛位置之間輪換時的適應性,以及他們在決策和防守干擾時的果斷性。對于這樣的年輕球員來說,這種水平的集中度、意識和專注性令人印象深刻。”
視頻2:對陣波蘭隊的比賽中,皮拉尼(13號)和拉普拉斯(16號)在促成進球的轉換前覆蓋中路防守區域。
德國隊并非唯一一支以穩固的中衛搭檔為基礎取得成功的球隊。阿根廷隊一路晉級半決賽,最終被德國隊擊敗。這段他們在小組賽階段與波蘭隊比賽的視頻2展示了他們防守核心的力量和關聯性,瓦倫特·皮拉尼(Valente Pierani-13號)和蒂亞戈·拉普拉斯(Thiago Laplace-16號)在由守轉攻并進球之前,聯手覆蓋中路防守空間。
視頻3:日本隊中衛組合土屋(4號)和本多(5號)在西班牙隊進攻來襲時保持相互緊湊。他們彼此接近,使土屋能進行重要的防守干擾。
視頻3是個絕佳范例,展示了日本隊中衛土屋棹大(4號)和本多康太郎(5號)在16強賽對陣西班牙隊的比賽中的位置連接。當西班牙隊的進攻發展到罰球區內時,兩名中衛在進行關鍵的防守干擾前,會相互示意,保護對方身后空間。他們的空間意識以及始終保持相互靠近的行為確保了當本多身后的空間被滲透時,土屋的位置足夠近到可以在關鍵時機進行恰當的上搶。
總結
中衛組合之間的合作關系是防守成功的基石。在后場三區的防守中,當兩名中衛中的一人實施防守干擾或被對手帶離位置時,保持兩人間適當的距離對于中衛組合為彼此提供保護的能力至關重要。若中后衛間距太遠,則會暴露可供利用的脆弱空間。有效的合作需要良好的溝通、空間意識、快速決策和信任。這種羈絆可能需要時間來執教和培養,但當兩名球員之間共筑協同并相互理解時,他們可以形成一個強大的防守單元,達到“1+1>2”的效果。
由中國足協組織編譯自FIFA Training Centre,未經授權,請勿轉載。